尊龙凯时

快捷登录
办公系统 邮件系统 人力系统
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 客户 投资者 从颐魅者 研究者 求职者
邮箱登录 EN
目今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中国企业报》:宋志平驭马术:“建材”与“国药”并驾齐驱

来源:《中国企业报》  宣布时间:2014-02-11


       “水泥 ,做到2000亿元的营业额就差未几了。加上新型衡宇、新型建材 ,靠新型城镇化可以做到5000亿元。可是真正的黑马是国药。”宋志平这样看待“千里马”中建材和“黑马”国药的未来。


       1月10日 ,《财产》(中文版)2013年度中国商人揭晓 ,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中选。

       2013年7月 ,国药集团以近262亿美元的营业额第一次跻身《财产》世界500强 ,位居第446位。同时 ,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产》世界500强 ,排名第319位。而这两家《财产》世界500强公司却有同一位董事长:57岁的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近几年的高速生长让“宋志平模式”呼之欲出。宋志平自己对这种模式的概括是:资本运营解决钱的问题 ,联合重组解决资源的问题 ,治理整合解决效益的问题 ,集成立异解决技术来源的问题。

两家500强企业的作风迥异

       这段时间 ,有件不大不小的事让宋志平心里挺兴奋。两家跨国公司划分以500万美元和600万欧元的价格购置了中国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在制药工艺方面的两项技术专利。“我挺振奋的” ,宋志平说 ,“这是个开始 ,也算是零的突破。”

       2009年 ,国药集团的医药分销业务经过几年整合终于赴香港IPO ,融资金额抵达87亿港元。募集的资金支持国药集团迅速建立了笼罩全国170多个都会的物流分销配送和零售体系 ,而这背后的战略正是七年前宋志平组建南方水泥时的打法:快速收购 ,给收购方的首创人保存30%的股权并出任治理者。南方水泥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四家水泥企业中营业额***的一家。去年 ,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产》世界500强 ,排名第319位。

       “我这两个企业很有趣。”宋志平说:“一个是重资产 ,以制造为主  ;另一个是轻资产 ,以销售为主 ,泾渭明白。一个有明显的周期性 ,一个不但没有周期甚至有时候还反周期。”去年 ,国药的营业额和利润都大幅增长20%左右 ,在2000多亿元的营业额中 ,来自分销业务的抵达1700亿元。“靠销售做大也不丢人。”宋志平说:“马云不也是搞销售的吗?”在宋志平看来 ,占领销售终端为下一步重组医药生产企颐魅占尽了先机 ,“我要走这么一条路线:靠终端整合上游。”

       医药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但建材行业却对宏观经济周期变革较为敏感。一般而言 ,房地工业使用的水泥仅占水泥总量的30% ,而基础建设 ,好比修路、机场、架桥、隧道、水电站和核电站等等 ,占到70%。去年上半年 ,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宏观经济调解 ,导致基础设施投资回落。需求不旺再加上产能过剩 ,水泥价格大幅下跌。中国建材的中报披露 ,公司营业额增长了约莫30% ,可是利润却反而下降了近30%。国资委的领导甚至一度担心“老宋的日子怎么过”。

在经济转型期度过最严峻时刻

       中国经济的增长从两位数调解到一位数的七上八下 ,对周期性行业来说必须适应这个“换挡”的历程。“你要是上半年来见我 ,我的脸肯定是长的。”宋志平端起手边红色的茶杯对我说。他一身简朴的衣着 ,说话慢条斯理 ,声音徐缓有力。对我的每一个问题 ,他都耐心地解释说:“是这样的……”

       一直到了去年8月 ,最严峻的时刻才算已往。长江流域的水泥需求强劲回暖 ,泛起了难得的价量齐升局面。“这一年 ,上半年比较难过 ,下半年好过了。全年看下来能过得不错。”宋志平说。去年 ,中国建材的营业额增长预计在15%左右 ,利润预计和前年大致持平。其中水泥的销售量为2.8亿吨 ,比前年的2.2亿吨增长了近三成。

       在中国经济转型期 ,中国建材可以说平安度过了第一波攻击 ,这让宋志平觉得“很是兴奋”。可是 ,另有一件事让他觉得“特别兴奋”:一直压在水泥行业头上“产能过剩”的压力终于缓解了。

       “其拭魅这么多年 ,虽然经济快速增长 ,但水泥的供应量一直凌驾了需求量的增长 ,可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底 ,不知道搞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到头。”宋志平说:“各人也知道新增产能具有盲目性 ,可是不做又不可。”本届政贵寓任之后 ,释放出了一个很是清晰的信号:严格地限制新增产能 ,同时淘汰落后产能 ,进行结构调解。对水泥行业来说 ,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找到了产能的界限。中国水泥的产能为31亿吨 ,今年的产量约24亿吨 ,占全球40亿吨总产量的60%。

       “不可能无止境的扩大需求量 ,那样也不可连续。”宋志平说。水泥企业在生产历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碳和粉尘。未来 ,国家有可能会公布更为严格的执规律则来强化对水泥企业的环保要求。“我们现在生产这样多的钢铁和水泥 ,已经造成了对情况的破坏。我的看法是 ,我们的速度应该适当 ,适可而止。”宋志平认为 ,守住经济增长7.5%这个底线就行了。对企业来说 ,虽然会困难些 ,可是“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

既是产能过  S咭彩侵战嵴

       八年前 ,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险些是零。那个时候 ,宋志平对水泥也一窍欠亨。可是今天 ,中国建材已经以凌驾4亿吨产能位居全球水泥业第一的宝座。“我是阻挡过剩的 ,但实际上我是过剩的赢利者。”宋志平说:“正是因为过剩了 ,我这个整合者就来了。”

       限产 ,这是宋志平搪塞过剩的原则。“在过剩的时候进行限产。对中国工业界来说 ,这是必须贯注的思想。”已往 ,工厂往往春节还组织职工生产 ,领导们还要去慰问。“为什么过剩了还要堆满库然后恶性竞争?”宋志平毅然决定改变这种行规。他要求所有的企业做到零库存 ,让员工们“像教授一样放寒暑假”。暑假停产一个月 ,寒假停产一个半月。他的做法也影响着整个水泥行业。“水泥需求是刚性的 ,不像泡泡糖 ,自制几分钱各人多吃两个。它像食盐 ,再自制你也不可能多吃一点。”煤炭和电力等燃料动力本钱占到水泥制造本钱的60% ,即便关于煤炭这样大宗原料的采购 ,宋志平的命令是“随机采购 ,够用就行 ,就是不可有库存”。

       到目前为止 ,中国建材先后收购了约莫900多家企业 ,其中水泥企业600多家 ,商品混凝土企业300多家。“大规模的收购基本完成了。”宋志平说:“下一步在完善焦点利润区上下功夫。”中国建材在淮海、东南、西南和东北等四个地区有45个焦点利润区 ,它们孝敬了大部分的利润。去年上半年 ,南方水泥一口气收购了169家混凝土公司 ,险些是一天收购一家的速度。“收购这件事要兵贵神速。如果放到一个很长的时间 ,收购本钱就会越来越高”。

短期扩张带来的高欠债并不丢人

       在短期内靠大规模的收购扩张市场国界 ,一定导致高欠债。这是宋志平经常被投资者质疑的问题。“要害不在于欠债崎岖 ,要害在于你有没有可观的利润来送还本息。”宋志平说:“高欠债用于整合中国今天的水泥工业 ,同时有一个很好的回报 ,这不丢人。”

       在已往几年中 ,中国建材交给银行的利息有百亿元之巨 ,同时 ,每年另有上百亿元的利润。中国建材的偿付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呢?在中国建材收购这八年中 ,中国水泥的产销量一路攀升。“在一个增长的市场里面收购比较宁静 ,因为有市场的支撑。”宋志平说。未来他希望通过试点优先股来化解中国建材的高欠债。

       中国建材拥有许多让同行艳羡的生产线:水泥万吨线、石膏板5000万平方米生产线、玻璃池窑拉丝10万吨生产线、碳纤维2000吨原丝和碳化生产线。“在全球来看 ,我们的技术不输给别人 ,规模不输给别人。”可是从本钱治理来看 ,中国建材位于中上游水平。它一直在追赶的标杆企业 ,不是跨国公司 ,而是做了四十年水泥的安徽海螺水泥。这其中一个原因是 ,海螺水泥的每一家工厂都是自己建设的 ,可以说是尽善尽美  ;而中国建材的水泥工厂绝大部分是收购的。“收购就会有良莠不齐 ,这是现实 ,用不着遮遮掩掩。”宋志平说。

       除了水泥业务 ,去年中国建材石膏板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石膏板一直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去年 ,石膏板行业泛起了一个很是好的转机 ,住宅楼里开始大宗接纳石膏板。“一个绿色低碳的建筑时代来临了。”宋志平说。

2014年水泥行业或重现高价位

       “我对建材业的未来不太担心 ,其实我们手上的牌许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由于各地都在搞清洁交通 ,好比高铁和地铁 ,对建筑质料的需求会是刚性的。宋志平透露说全国有50多个都会在建地铁。他认为2014年水泥行业很有可能重演2011年的高价位行情。

       未来十年 ,宋志平最看好的是新型城镇化 ,他要用轻型衡宇来消灭农村的砖瓦。“中国农民衡宇的保有面积是300亿平方米 ,但这300亿平方米里面 ,90%的衡宇是不节能不舒适的。”宋志平说:“中国下一步***的建筑市场在农村。”

       20年前 ,中国就一经致力于在农村推广新型衡宇 ,可是 ,那时候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已往土坯都还没有酿成砖呢 ,农民怎么能接受新型建材呢?”宋志平说:“现在是时候了。”从技术和质料的供应上看 ,海内生产的种种新型建筑质料琳琅满目 ,墙体、屋面和太阳能等产品应有尽有。“已往的十年 ,中国建材通过水泥的整合成了全球的水泥大王。今后的十年 ,中国建材要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的新型衡宇公司。”中国建材在北京密云给农民盖的“绿色小镇” ,价格为每平方米2000元。

突破生长瓶颈需要立异的土壤

       宋志平对企业的期许逾越了简单的做大做强。他说:“大企业应该成为领袖企业。不可是自己赚钱 ,还要引导市场良性运行。大企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企业 ,你只有解放全人类 ,才华解放你自己。没步伐 ,因为你是行业老大。”

       “水泥 ,做到2000亿元的营业额就差未几了。加上新型衡宇、新型建材 ,靠新型城镇化可以做到5000亿元。可是真正的黑马是国药。”宋志平这样看待“千里马”中建材和“黑马”国药的未来。尽管在去年《财产》世界500强的医药企业中 ,国药是最小的一家。下一步 ,国药计划整合中国的医药制造业 ,用联合重组的方法搭起制造平台 ,包括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为了解决技术来源少的窘境 ,国药在做两件事:一是和跨国公司相助 ,并且一改已往坚持要求控股的想法  ;第二是到外洋收购中小型医药研发中心。另外 ,国药也正在实验投资医院。

       “中国人做的汽车可以满街跑 ,可是中国人能不可做高水平的药?这是国药的瓶颈。”宋志平说:“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没有立异的种子 ,而是我们有没有立异的土壤。”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宋志平。以联合重组、资源搜集的方法做大 ,宋志平已经做到了。可是做强要靠立异 ,而立异又靠机制和情况 ,这些却又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宋志平能解决的。

       到年底了 ,宋志平刚刚开完干部大会  ;嵘纤驳牟皇切滦秃庥 ,不是规模效应 ,而是元旦春节期间 ,要注意宁静和稳定。这对其他国家的《财产》世界500强的董事长来说 ,是不可思议的。“在中国做企业家 ,要有一定的境界。”宋志平说。

       宋志平手边的红色茶杯上 ,烫金的书法是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他最欣赏结尾的那句“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我比较重视英雄。我觉得做企业总要有这么一股劲儿 ,如果疲疲沓沓的 ,随波逐流 ,肯定做不可事。”宋志平说。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