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造好衡宇 送下乡
来源:CNBM 宣布时间:2009-02-17 如今社会各界都在为如何启动农村消费献计献策,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想的和做的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说,“衡宇下乡”,不是到农村去盖屋子,而是把屋子在工厂里造好了,运到乡下去组装。听到这种推翻古板盖房看法的做法,记者心中首先泛起的是一连串问号。
农房为什么不是“盖”而是“造”?
新型结构和轻质建材建造的衡宇既抗震又节能环保
谁都知道,屋子是盖出来的,农房更是如此,是靠建房的工匠一砖一瓦砌成的,但宋志平说,现在全世界许多地区的屋子都是制造的,即在工厂里制造,到现场装置。
为什么要“造”农房而不是“盖”农房?宋志平从两场大地动说起。
1976年唐山大地动后,面对震后的瓦砾残砖,人们痛感古板的砖混结构在面对地动时的软弱。于是其时北京的各设计院,都在搞抗震设计,许多衡宇也都在做抗震加固。宋志平其时事情的北京新型建材厂也在这个时期开始研究制造新型衡宇,并在若干年后推出了年产60万平方米以抗震节能为目标的组装式工厂化衡宇。去年汶川地动爆发没几天,宋志平到汉旺镇和都江堰抗震救灾,在受灾的东方电气现场,他看到砖混结构的厂房塌掉了,而钢结构的厂房基本完好无损。于是宋志平用中国建材集团的轻型结构衡宇在都江堰建设了1万多平方米的医院,其建设速度与衡宇性能在外地引起了惊动。
结构和质料决定了衡宇的抗震水平,所以宋志平主张灾后建设要尽量接纳轻质的建材和钢结构。以多震国家日本为例,其衡宇正是接纳这种新型结构和轻质建材,从而包管了优良的抗震性能,“所以在日本遇到地感人们是不向外跑的。” 阪神大地动后,日伎俩土交通省就安排了新日铁等研发抗震节能衡宇。很快新日铁就研发出了薄板钢骨结构的新型衡宇。
新型衡宇另一个重要的功效是节能环保。作为古板建材,我国目前普通砖年消耗量在8400亿块以上,其中实心粘土砖(俗称红砖)的年消耗量为5000亿块,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烧制红砖消耗的标准煤要7000多万吨,耗用的粘土资源达1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毁田50万亩。由于我国都会已基本禁用红砖,这些红砖大都用在农村。而这样的古板建材除了生产耗能高外,盖出的衡宇也不保温节能。而新型衡宇不但有着优良的抗震、保温、隔音等性能,还可以用上阳光取暖、水处理等系统。
农民买得起工厂制造的衡宇吗?
衡宇生产规;痪岣,每平方米造价低于千元
一提到装置,我们就会想到“运动板房”,宋志平说,其实工厂制造的衡宇可以是永久的“百年衡宇”。几年前宋志平引进了新日铁的技术,和三菱、丰田、新日铁配合建立了“北新衡宇”,推行工厂化衡宇。由于轻质化,工厂化衡宇对地耐力没有什么要求,地基建设便当,建设速度快,所有部件工厂化定制加工后在现场拼装,干性作业,工地上险些没有建筑垃圾。
据宋志平介绍,他从一些县里的干部了解到,农村现在住房的造价一般在每平方米800—1000元,这个价钱,工厂化衡宇完全能做得下来。随着建材业多年的生长,质料的本钱大大降低了,并且许多建筑质料在生产中又接纳了高炉矿渣、粉煤灰、电厂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放弃物,以及农村的稻子和小麦秸秆等,更大大地降低了质料本钱和造价。今后随着衡宇生产规;奶岣,每平方米五六百元也是可以拿下来的。
除了造价外,宋志平认为同样重要的问题是看法。“各人总觉得砖屋子结实,这和30年前在都会里用石膏板取代砖墙的经历差未几。其时各人也有记挂,但今天城里人已经在定心地使用石膏板等新型建材,所以要大规模推广新型农房,还要转变看法、移风易俗。”
衡宇下乡能拉动经济增长吗?
农房建设每年至少拉动投资上万亿元
宋志平算过一笔账:我国目前农村每年新建农房和公共建筑面积约10亿平方米,如果以建设每平方米1000元盘算,至少每年需要投入1万亿元,也就是说农房是一个上万亿元的工业!加上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投入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的资金,这个数字就更大了。
面对这个潜在的大市场和巨大的机缘,中国建材集团的领导们最近忙着向省里、市里、县里的领导们推销他们的“衡宇下乡”计划。凭据这个计划,中国建材集团将选择100个乡村进行示范,这个计划目前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相关部分的重视。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北新集团等企业已率先在京郊、山东、内蒙古等地开始了“衡宇下乡”的运动。
宋志平说,中国建材的衡宇下乡和目前的家电、农机和汽车下乡差别,不是简单地把衡宇从城里运到农村去卖,而是要依靠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制造优势,系统地在农村大力推行住宅工业化。一是要在我国差别地区建立示范村,进行大规模的示范,然后大规模推广新型节能农房。二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住宅工业化,建设一批建材与衡宇工厂,把循环经济、新型建材、衡宇工厂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这样农村就多了个大工业。新农村的建设不但拉动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拉动更多行业的生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衡宇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一是政府支持,二是市场化操作,三是农民改变看法。宋志平相信,“衡宇下乡这件事做好了,兴许能成为恒久拉动经济的火车头。”